台灣卵果蕨(Phegopteris taiwaniana)

 台灣卵果蕨屬金星蕨科卵果蕨屬,為台灣特有種蕨類植物,於2021年才被發表為新種植物,目前在「台灣物種名錄」裡,卵果蕨屬僅有短柄卵果蕨及長柄卵果蕨2種,尚無本種。

 卵果蕨屬的植物,依「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其特徵為:
1.葉至多為二回羽狀分裂。
2.羽軸上具有三角形的翅。
 台灣卵果蕨的葉為一回羽狀分裂,除基部2對羽片偶獨立不相連,其餘羽片基部與葉軸合生,同側羽片之間的基部相連形成三角形翼片,翼片之脈由葉軸而非羽軸長出。

 台灣卵果蕨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分布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株高約30至40公分;具短直立莖,植株叢生狀;其孢子囊群細小,沒有孢膜保護。
台灣卵果蕨
台灣卵果蕨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台灣卵果蕨個蕨資料
分類: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卵果蕨屬
學名:Phegopteris taiwaniana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生長環境: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
生長習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
株高:約30至40公分
根莖:具短直立莖,葉叢生
葉(Frond)
  葉柄(Stipe):長約10至15公分,密被毛及披針形鱗片
  葉片(Blade)
→一回羽狀分裂,長橢圓形
→葉長約25至55公分,寬約6至13公分;最寬處約於葉片中間
→葉軸兩面被毛及披針形鱗片
  羽片(Pinnae)
→可達40對以上
→中間羽片較長,長可達約6至8公分,狹披針形至披針形;下部羽片漸縮成短三角形
→羽片具圓粗鋸齒緣
→羽片無柄,基部與葉軸合生,同側羽片基部相連形成三角形翼片;葉基部1至2對羽片偶獨立不相連
→羽片兩面於脈上被毛及披針形鱗片
  葉脈:游離,多達葉緣;位於同側羽片之間的三角形翼片,脈由葉軸而非羽軸長出
孢子囊群
  細小,被毛
  不具孢膜


 台灣卵果蕨為台灣特有種蕨類植物。
台灣卵果蕨
台灣卵果蕨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分布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
台灣卵果蕨
台灣卵果蕨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具短直立莖。
台灣卵果蕨的短直立莖及葉柄
台灣卵果蕨的短直立莖及葉柄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葉柄長約10至15公分,密被毛及披針形鱗片。
台灣卵果蕨的葉柄
台灣卵果蕨的葉柄
(2023.6.20 台北植物園)

 葉為一回羽狀分裂,長橢圓形,叢生。
台灣卵果蕨的葉
台灣卵果蕨的葉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葉長約25至55公分,寬約6至13公分。
台灣卵果蕨的葉
台灣卵果蕨的葉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葉最寬處約於葉片中間。
台灣卵果蕨的葉
台灣卵果蕨的葉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羽片可達40對以上。
台灣卵果蕨的葉
台灣卵果蕨的葉
(2023.6.20 台北植物園)

 葉軸兩面被毛及披針形鱗片。
台灣卵果蕨的葉近軸面
台灣卵果蕨的葉近軸面
(2023.6.28 台北植物園)

台灣卵果蕨的葉遠軸面
台灣卵果蕨的葉遠軸面
(2023.6.28 台北植物園)

 幼葉。
台灣卵果蕨的幼葉
台灣卵果蕨的幼葉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中間羽片較長,長可達約6至8公分,狹披針形至披針形。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2023.1.10 台北植物園)

 下部羽片漸縮成短三角形。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2023.1.16 台北植物園)

 羽片具圓粗鋸齒緣;無柄,基部與葉軸合生,同側羽片基部相連形成三角形翼片;葉基部1至2對羽片偶獨立不相連。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台灣卵果蕨的羽片
(2023.6.20 台北植物園)


 葉脈游離,多達葉緣;位於同側羽片之間的三角形翼片,脈由葉軸而非羽軸長出。
台灣卵果蕨的葉脈
台灣卵果蕨的葉脈
(2023.6.28 台北植物園)

 孢子囊群細小,被毛。
台灣卵果蕨的孢子囊群
台灣卵果蕨的孢子囊群
(2023.6.20 台北植物園)

 不具孢膜。
台灣卵果蕨的孢子囊群
台灣卵果蕨的孢子囊群
(2023.6.20 台北植物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