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
(2021.4.4 自然科學博物館)
牛樟小檔案
◆ | 分類:樟科(Lauraceae)\樟屬 | |
◆ | 學名: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 | |
◆ | 別名:冇樟(台灣)、冇木、牛樟木、樟牛、沈水樟、水樟、臭樟、黃樟樹 | |
◆ | 英文:Stout Camphor Tree | |
◆ |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 |
◆ | 生長環境:分部於平地至中海拔約1700公尺山區,生長在叢林內、山谷或開闊地 | |
◆ | 生長習性:常綠大喬木 | |
◆ | 株高:可達30公尺,胸徑可達30至60公分或更粗 | |
◆ | 根莖:樹皮茶褐色,表面粗糙,常有縱裂紋;小枝條帶黃綠色 | |
◆ | 葉 | |
》 | 單葉,互生,革質;卵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基部圓或楔形至寬楔形,先端尖,常具短尾尖;全緣 | |
》 | 葉長約8至11公分,寬約4至5.5公分;葉柄長約0.8至2.3公分,光滑無毛;無托葉 | |
》 | 頂芽卵球形,長約0.6公分,寬約0.5公分;芽鱗呈覆瓦狀緊密排列,寬卵圓形,先端鈍或具小突尖,外被褐色絹狀短柔毛 | |
》 | 葉表面綠色,具有光澤,背面顏色較淡;兩面光滑無毛;幼葉紅色;落葉紅色 | |
》 | 側脈羽狀或不明顯三出脈 | |
◆ | 花 | |
》 | 兩性花,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 | |
》 | 花具梗,長約0.5至0.8公分;花開放時花冠直徑約0.5至0.6公分 | |
》 | 花被片6枚,白色,基部合生筒狀,果時增厚成果托;2輪,近相等,長橢圓形,長約0.2至0.3公分,早落,外面平滑,內面側具毛茸 | |
》 |
雄蕊 →完全雄蕊9枚,3輪,花藥4室,瓣裂 →第1、2輪花絲長約0.1至0.2公分,無腺體,基部具絨毛,花藥室內向 →第3輪花絲具腺體,基部具絨毛,腺體近無柄,花藥室外向 →退化雄蕊3枚,箭形,位於最內輪 |
|
》 | 雌蕊心皮1枚,花柱1枚,柱頭頭狀;子房1室,上位,頂生胎座 | |
◆ | 果實:核果,扁倒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長約1至1.2公分,直徑約1.2公分,基部具長約0.9公分之壺形肉質果托;核果成熟時紫黑色;核果內具種子1粒 | |
◆ | 花果期: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
牛樟為台灣特有種植物,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約1700公尺山區,生長在叢林內、山谷或開闊地,目前已被列為「EN」(瀕危)維管束植物。
牛樟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為常綠大喬木。
牛樟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株高可達30公尺。
牛樟
(2021.6.13 自然科學博物館)
胸徑可達30至60公分或更粗。
牛樟的樹幹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樹幹表面粗糙,常有縱裂紋。
牛樟的樹幹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小枝條帶黃綠色。
牛樟的小枝條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葉為單葉,互生。
牛樟的葉序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牛樟的葉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葉長約8至11公分,寬約4至5.5公分;葉柄長約0.8至2.3公分,光滑無毛;無托葉。
頂芽卵球形,長約0.6公分,寬約0.5公分;芽鱗呈覆瓦狀緊密排列,寬卵圓形,先端鈍或具小突尖,外被褐色絹狀短柔毛。
幼葉紅色。
落葉紅色。
牛樟的落葉
(2021.1.9 自然科學博物館)
葉背面顏色較淡;兩面光滑無毛;側脈羽狀或不明顯三出脈。
花為兩性花,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
花具梗,長約0.5至0.8公分。
牛樟的花序
(2021.4.4 自然科學博物館)
牛樟的花
(2021.4.4 自然科學博物館)
完全雄蕊9枚,3輪,花藥4室,瓣裂。退化雄蕊3枚,箭形,位於最內輪。
牛樟的花
(2021.4.4 自然科學博物館)
雌蕊心皮1枚,花柱1枚,柱頭頭狀;子房1室,上位,頂生胎座。
牛樟的花
(2021.4.4 自然科學博物館)
果實為核果。
牛樟的果實
(2021.5.1 自然科學博物館)
核果扁倒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長約1至1.2公分,直徑約1.2公分,成熟時紫黑色;核果內具種子1粒。
核果基部具長約0.9公分之壺形肉質果托。
牛樟的果實
(2021.5.1 自然科學博物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