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聽名字就知道它是葉子長毛的腎蕨科蕨類植物,它有一個同科親戚腎蕨,兩者都是低海拔常見的蕨類,也常被用來做為園藝上的觀葉植物及花藝上的資材。兩者也長得很像,葉片都是一回羽狀複葉,生長習性都是岩生或地生。不過就算是雙胞胎也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它們的比較可參考本部落格相關文章:腎蕨 vs 毛葉腎蕨 vs 長葉腎蕨

 毛葉腎蕨為岩生或地生,葉背、葉軸和羽軸都有毛,因而得名。葉片可長達1公尺,上面有毛狀鱗片。羽片長約5公分,末端漸尖,背面基部朝上一側有耳狀突起,但沒有覆蓋在葉軸上。孢子囊群著生在羽片邊緣小脈的兩端,胞膜圓腎形。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6.1.22 高雄市鳥松濕地公園)

毛葉腎蕨的個蕨資料:
學名:Nephrolepis brownii (Desv.) Hovenkamp & Miyam.
分類:腎蕨科\腎蕨屬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緣至林內,公園、學校、建物牆縫等
頻度:★★★★★
生長習性:地生、岩生
根莖:短直立莖
葉片
  葉叢生,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密生毛狀之鱗片
  長可達1公尺,中段較寬
羽片
  長可達6公分,寬約1公分,末端漸尖,具細齒緣,背面密生毛狀之鱗片
  基部之朝上一側會有耳狀突起,但在葉背沒有覆蓋住葉軸
  邊緣具有泌水孔
葉脈游離,羽片之側脈分叉且未達葉緣
孢子囊群 :著生於小脈頂端,孢膜腎形
觀察特徵
  羽片較腎蕨長且末端漸尖
  羽片基部之朝上一側會有耳狀突起,但在葉背沒有覆蓋住葉軸


 毛葉腎蕨是低海拔地區常見的蕨類,岩生或地生,從林緣至林內山區,甚至在公園、學校、建築物的牆縫等都可發現它們的蕨影。其葉片為一回羽狀複葉,可長達1公尺,常成群出現。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具有短直立莖,葉叢生。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6.6.24 台北植物園)

 葉背、葉軸和羽軸都有毛,葉片亦長有毛狀鱗片,羽片末端較尖,背面基部朝上一側有耳狀突起,但沒有覆蓋葉軸,此與腎蕨不同,腎蕨的耳狀突起會覆蓋葉軸。
毛葉腎蕨
(2016.6.20 台北植物園)

 葉為一回羽複葉,長可達1公尺,葉片長橢圓形,中段較寬。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羽片末端漸尖,其同屬親戚腎蕨的羽片末端則呈圓鈍形且較短,可做為兩者辨識之特徵。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4.6.10 台北市景美山)

 羽片邊緣有泌水孔,主要在將多餘的水份及由土壤中吸收的碳酸鈣排出,碳酸鈣排出後乾掉就變成白色的點。
毛葉腎蕨的泌水孔
毛葉腎蕨的泌水孔
(2016.6.30 中和圓通寺步道)

 葉脈游離,羽片之側脈呈1至2次分叉且未達葉緣。
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
(2016.6.20 台北植物園)

 胞膜圓腎形,著生於小脈頂端。
毛葉腎蕨的孢膜
毛葉腎蕨的孢膜
(2016.7.4 台北植物園)

毛葉腎蕨的孢膜
毛葉腎蕨的孢膜
(2016.5.23 中和圓通寺步道)

毛葉腎蕨的孢膜
毛葉腎蕨的孢膜
(2016.5.23 中和圓通寺步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