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扇蕨

 雙扇蕨屬雙扇蕨科雙扇蕨屬,雙扇蕨科在全世界僅有2個屬,雙扇蕨屬及燕尾蕨屬,合計約12種,台灣2個屬都有,各有1個種,另一種為燕尾蕨。雙扇蕨科的蕨類在侏儸紀時代之前就已存在於地球,一直存留到現在,被列為「孑遺植物」,是標準的活化石,台灣就有2種,可說是彌足珍貴。

 雙扇蕨原產於台灣、中國東南部、印尼、菲律賓、太平洋群島,為台灣原生蕨類植物,在台灣也僅分布於北端及南端的低海拔地區,且北部較南部為多,北宜公路旁及陽明山國家公園都有較大族群分布。

 雙扇蕨為地生或岩生型蕨類,生長在林緣之向陽岩壁、山脊線或道路邊坡上,尤以岩壁居多;葉形特殊,圓形的輪廓,先從中間分成兩半,再各呈多回二叉分裂,看起來好像兩把並排的破摺扇,因而得名,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一把破雨傘,所以叫她「破傘蕨」,其葉片直徑可達60公分,又具有長可達60公分以上的葉柄,算是中大型的蕨類,加上長橫走之根莖,葉遠生,在野外常成片生長。
雙扇蕨
雙扇蕨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雙扇蕨個蕨資料:
分類:雙扇蕨科(Dipteridaceae)\雙扇蕨屬
學名:Dipteris conjugata Reinw.
別名:破傘蕨、鐵雨傘、半把繖、松葉蘭、雄過山、灰背雙扇蕨
英文:Broad-leaf Fern、Coupled Dipteris
原產地:台灣、中國東南部、印尼、菲律賓、太平洋群島
生長環境:台灣分布於北端及南端低海拔地區林緣之向陽岩壁、山脊線或道路邊坡上,尤以岩壁居多,北端較南端為多
常見頻度:★★★☆☆
生長習性:地生、岩生
株高:可達1公尺以上
根莖:長橫走狀,直徑約1公分,密被黑色剛毛狀鱗片;葉遠生
葉柄:長可達1公尺以上,稻稈色,基部具鱗片
  多回二叉分裂之複葉,圓形,直徑可達60公分
  薄革質,粗鋸齒緣
葉脈
  網狀,網眼裡有分叉之游離小脈
  主脈多回二叉分支,於下表面明顯突起
孢子囊群
  圓形,著生於網眼裡的游離小脈上
  沒有孢膜保護
觀察特徵
  葉片圓形,多回二叉撕裂,像破傘一樣
  有很長的葉柄


 雙扇蕨為台灣原生植物,分布於北端及南端低海拔地區,北部較南部為多,北宜公路旁及陽明山國家公園都有較大族群分布。
雙扇蕨
雙扇蕨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有些植物園區也有人工種植。
雙扇蕨
雙扇蕨
(2014.5.24 台北植物園)

 具長橫走莖,葉遠生,所以常成群出現。
雙扇蕨
雙扇蕨
(2016.8.26 台北市內湖區明舉山步道)

 新北市坪林區的金瓜寮溪魚蕨步道,近南側出口處步道兩旁的坡地有大量的雙扇蕨,到此一遊時別忘了觀賞一下。
雙扇蕨
雙扇蕨
(2016.11.29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具長橫走之根莖,葉遠生。
雙扇蕨的根莖及葉柄
雙扇蕨的根莖及葉柄
(2016.8.24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具長葉柄,可長達60公分,基部具鱗片。
雙扇蕨的葉柄
雙扇蕨的葉柄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雙扇蕨的葉柄
雙扇蕨的葉柄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葉為多回二叉撕裂的複葉。
雙扇蕨的葉
雙扇蕨的葉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葉薄革質,圓形,直徑約20至60公分。
雙扇蕨的葉
雙扇蕨的葉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幼葉。
雙扇蕨的幼葉
雙扇蕨的幼葉
(2016.8.26 台北市內湖區明舉山步道)


 葉脈網狀,網眼裡還有分叉的游離小脈。
雙扇蕨的葉脈
雙扇蕨的葉脈
(2016.8.26 台北市內湖區明舉山步道)

 主脈多回二叉分支,於下表面明顯突起。
雙扇蕨的葉脈
雙扇蕨的葉脈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孢子囊群圓形,散生於網眼中之游離小脈邊緣。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孢子囊群沒有孢膜保護。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2016.6.20 台北植物園)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雙扇蕨的孢子囊群
(2014.8.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