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蕨

 團扇蕨屬膜蕨科假脈蕨屬團扇蕨群,膜蕨科蕨類的共同特徵是葉片薄,呈薄膜質,除葉脈外,葉片只有一層細胞,沒有表皮和葉肉之分,也沒有氣孔,所以必需要是高溼度的環境才能生存,它們直接利用葉面來吸收水份及交換空氣。團扇蕨也不例外,它是著生或岩生型的蕨類,生長在低海拔地區林下極潮溼的樹幹上或岩石上,具有長橫走莖,葉遠生,所以通常會成群出現,不過團扇蕨是迷你型的蕨類,葉片呈扇形至圓形,直徑僅約1公分,有時我們看到照片裡一大群的團扇蕨,其實可能只是長寬各不到30公分的面積大小而已,走在山路上,若不仔細尋找,很容易就會錯過它們的芳蹤。
團扇蕨
團扇蕨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團扇蕨個蕨資料:
學名:Crepidomanes minutum (Blume) K. Iwats.
分類:膜蕨科\假脈蕨屬\團扇蕨群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下極潮溼之樹幹上或岩石上
頻度:★★
生長習性:著生、岩生
根莖:具長橫走莖,莖細長,被褐色毛,葉遠生
葉柄:長約0.5至1.5公分,不具翅
葉片
  多回二叉分裂之單葉,扇形至圓形,薄膜質,僅具一層細胞,無表皮和葉肉之分
  直徑約1公分
葉脈:二叉分支,末裂片僅具一條脈;脈上具腺毛,無假脈
孢子囊群:著生於末裂片頂端,由末裂片的脈所形成的孢子囊托上;孢膜管狀,具翅,先端略為二瓣裂,開口喇叭狀,老時孢子囊托外露
觀察特徵
  多回二叉分裂之單葉,葉片扇形至圓形,直徑僅約1公分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頂端,孢膜管狀


 團扇蕨為著生或岩生型蕨類,生長在低海拔地區具有極高溼度的林下之樹幹上或岩石上。
團扇蕨
團扇蕨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長在岩壁上的團扇蕨。
團扇蕨
團扇蕨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下圖的團扇蕨是著生在一枝樹枝的下方,該樹枝橫跨一條小橋上方不到2公尺高,樹枝上面長了一顆台灣巢蕨,在下有溪水,上有台灣巢蕨的環境下,溼度非常足夠,除了團扇蕨,還有帶狀瓶爾小草等,不過團扇蕨的植株太小了,一開始我根本沒有注意到它們,主要還是為帶狀瓶爾小草拍了一堆照片,回家將照片放大時,赫然發現其中一張右上角幾片圓型的葉片不就是我那眾裡尋它千百度的團扇蕨嗎?幾天後重回原地確認是團扇蕨沒錯,只可惜並沒有孢子囊群,而這也是我與團扇蕨第一次的邂逅。後來因為該樹幹橫跨小橋上方,在幾次颱風過後,管理單位整頓步道時已將它砍掉。
團扇蕨
團扇蕨
(2017.3.31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團扇蕨具長橫走莖,莖細長,被褐色毛,葉遠生,葉柄長約0.5至1.5公分。
團扇蕨的葉柄
團扇蕨的葉柄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葉為多回二叉分裂之單葉,扇形至圓形,直徑僅約1公分。
團扇蕨的葉
團扇蕨的葉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團扇蕨的葉
團扇蕨的葉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團扇蕨的葉
團扇蕨的葉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葉片薄膜質,除葉脈外,僅具一層細胞,無表皮和葉肉之分。
團扇蕨的葉
團扇蕨的葉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團扇蕨的葉
團扇蕨的葉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具二叉分支之葉脈,末裂片僅具一條脈;脈上具腺毛,雖屬膜蕨科的假脈蕨屬,但沒有假脈。
團扇蕨的葉脈
團扇蕨的葉脈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當要長孢子囊時,末裂片的脈會繼續生長,並穿出裂片頂端,形成孢子囊托,孢子囊群就著生在孢子囊托上,另外也會長出孢膜來保護孢子囊群。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孢膜管狀,具翅,先端略為二瓣裂,開口喇叭狀。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團扇蕨孢子囊的生長方式屬漸熟型,孢子囊著生於孢子囊托上,當一枝孢子囊托越長越長時,越上面的孢子囊越老,底部則是較年輕的孢子囊。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當孢子囊托上部的孢子囊一個個成熟,將孢子散播出去以後,就剩下孢子囊托,此時孢子囊托就形成外露的現象。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團扇蕨的孢子囊群及孢膜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外露的孢子囊托。
團扇蕨的孢子囊托
團扇蕨的孢子囊托
(2018.4.26 新北市烏來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