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

 鹿角蕨屬水龍骨科,為外來種蕨類,因有特殊的外型,被引進做為園藝上的觀葉植物,台灣常見約有十多個品種,其原生地在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性喜高溫、多溼及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忌強烈日光直射,屬著生或岩生型蕨類,園藝上常使用蛇木板或蛇木柱來種植,也有人直接種在樹幹上。

 鹿角蕨的葉有兩型,一般葉多回分叉,長可達70公分以上,頂端看起像鹿的角,因而得名。腐植質收集葉圓形至盾形,平貼於著生物上,並以新葉覆蓋舊葉的方式生長,除可保護根部,還可攔截從上方流下來的水分及養分。腐植質收集葉因是以新葉覆蓋舊葉的方式生長,所以會愈長愈胖,有些品種較大的植株,其腐植質收集葉看起來就像一個大抱枕,極具觀賞價值,台灣許多遊樂場所、植物園區都喜歡種植,甚至連住家庭院也有很多人種植。
鹿角蕨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鹿角蕨個蕨資料:
學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Chr.
分類:水龍骨科\鹿角蕨屬
生長環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性喜高溫、多溼及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
生長習性:著生或岩生
葉柄:長約5至10公分
葉片:有一般葉及腐植質收集葉兩型
  一般葉全緣,多回分叉,長可達70公分或更長,頂端狀似鹿角,兩面具星狀毛
  腐植質收集葉呈圓形至盾形,通常會平貼於著生物上,新葉為綠色,之後漸漸變為褐色,並以新葉覆蓋舊葉的方式生長
葉脈:網狀,有些網眼裡還有不分叉的游離小脈
孢子囊群:著生於一般葉的末回分叉裂片上,沒有孢膜保護
觀察特徵
  有一般葉及腐質植收集葉
  一般葉多回分叉,頂端狀似鹿角;腐質植收集葉褐色,平貼於著生物上,重疊覆蓋生長


 鹿角蕨原生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雨林,性喜高溫、多溼及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帶雨林溫室)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鹿角蕨
鹿角蕨
(2017.5.27 台中市太平區新平國小)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帶雨林溫室)

 鹿角蕨在台灣幾乎都是人工種植,但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大安森林公園外面的人行道上,有一顆行道樹約4公尺高的地方居然有鹿角蕨,不知道是不是自然繁殖的?
鹿角蕨
鹿角蕨
(2017.5.23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人行道)

 鹿角蕨除了種在樹幹上,也常被種在蛇木板或蛇木柱上。
鹿角蕨
鹿角蕨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葉有兩型,即一般葉及腐植質收集葉,一般葉通常具有葉柄。
鹿角蕨的葉柄
鹿角蕨的葉柄
(2016.7.13 台北市士林官邸)

 一般葉全緣,多回分叉,依品種不同,長可達70公分或更長,頂端狀似鹿角。
鹿角蕨的一般葉
鹿角蕨的一般葉
(2014.5.17 新北市板橋區)

 多數品種的一般葉具有水龍骨科蕨類常見的星狀毛。
鹿角蕨的一般葉
鹿角蕨的一般葉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鹿角蕨的一般葉
鹿角蕨的一般葉
(2016.9.29 台北市中正紀念堂)

 腐植質收集葉圓形至盾形,通常會平貼於著生物上,新葉為綠色,之後漸漸變為褐色,並以新葉覆蓋舊葉的方式生長。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2014.11.7 台北市中正紀念堂)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2014.9.7 台中市大坑)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葉脈網狀,有些網眼裡還有不分叉的游離小脈
鹿角蕨的葉脈
鹿角蕨一般葉的葉脈
(2016.7.13 台北市士林官邸)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葉脈
鹿角蕨的腐植質收集葉葉脈
(2016.10.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

 孢子囊群著生於一般葉的末回分叉裂片上,沒有孢膜保護。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鹿角蕨的孢子囊群
(2016.9.6 台北市立動物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