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芒萁

 蔓芒萁屬裏白科芒萁屬,有一個很有名的親戚叫芒萁,本種與芒萁一樣,具有長橫走狀的地下莖,葉為多回的假二叉分枝,因此也是用蔓生的方式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張地盤,只是本種的數量並沒有芒萁那麼多,不算是常見的蕨類。

 蔓芒萁與芒萁在外觀上非常相似,兩者除了脈的分叉回數及組成孢子囊群的孢子囊數量略有不同外,最大的不同且最容易分辨的地方在於,本種最末回分枝的羽片,其基部具有向下反折的小羽片,就像密毛小毛蕨的八字鬍,而芒萁則沒有這項特徵
蔓芒萁
蔓芒萁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蔓芒萁個蕨資料:
學名:Dicranopteris tetraphylla (Rosenst.) C.M. Kuo
分類:裏白科\芒萁屬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緣之半開闊地或林內
頻度:★★★
生長習性:地生,藤本
根莖:長橫走狀,質地堅硬
葉柄:徑約0.2公分
葉片及羽片
  呈多回假二叉分枝,相同的假二叉分枝重複數次,最末分枝的末回小羽片長約8至18公分,寬約3至4公分
  僅最基部一對小羽片發育成熟,其餘則呈休眠芽的狀態,休眠芽由兩枚小型的托葉狀苞片所保護
  最末回分枝的羽片,其基部具有向下反折的小羽片
  背面為白綠色
葉脈:呈2至3回不等邊二叉分支
孢子囊群:由7至10枚以上的孢子囊所組成,沒有孢膜保護
觀察特徵
  最末回分枝的基部具有向下反折的小羽片
  葉脈呈2至3回不等邊之二叉分支


 蔓芒萁生長在低海拔地區林緣的半開闊地或林內,與芒萁同屬,但沒有像芒萁那麼常見
蔓芒萁
蔓芒萁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根莖長橫走狀,質地堅硬。
蔓芒萁的長橫長莖
蔓芒萁的長橫走莖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葉片及羽片呈多回假二叉分枝,相同的假二叉分枝重複數次,因此植株呈蔓生狀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最末分枝的末回小羽片長約8至18公分,寬約3至4公分。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最末回分枝的羽片,其基部具有向下反折的小羽片,此為蔓芒萁的一項特徵,一般都將它做為與芒萁的主要分辨之處。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蔓芒萁的葉片及羽片
(2016.8.26 台北市內湖內溝溪)

 葉片背面為偏白的綠色。
蔓芒萁的葉片背面
蔓芒萁的葉片背面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休眠芽由兩枚小型的托葉狀苞片所保護。
蔓芒萁的休眠芽
蔓芒萁的休眠芽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蔓芒萁的休眠芽
蔓芒萁的休眠芽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苞片裡的休眠芽。
蔓芒萁的休眠芽
蔓芒萁的休眠芽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休眠芽甦醒了,繼續下一回的假二叉分支。
蔓芒萁的休眠芽甦醒
蔓芒萁的休眠芽甦醒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葉脈呈2至3回不等邊二叉分支。
蔓芒萁的葉脈
蔓芒萁的葉脈
(2016.8.26 台北市內湖內溝溪)

蔓芒萁的葉脈
蔓芒萁的葉脈
(2017.1.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孢子囊群由7至10枚以上的孢子囊所組成,沒有孢膜保護。
蔓芒萁的孢子囊群
蔓芒萁的孢子囊群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蔓芒萁的孢子囊群
蔓芒萁的孢子囊群
(2017.6.28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