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人都喜歡在假日往山林野外跑,在餐館總愛叫一盤野菜「炒山蘇」,炒山蘇的食材就是南洋巢蕨的嫩芽,據說吃山蘇源自於花蓮的阿美族。平常我們到菜市場買菜,也常可看到攤販賣山蘇。
台灣的巢蕨類植物有三種,包括南洋巢蕨、台灣巢蕨及巢蕨,三者外觀上極為相似,一般都以它們長線形的孢膜長度來辨識,巢蕨的孢膜最長,長度幾乎到達葉緣,南洋巢蕨及台灣巢蕨的孢膜長度較短,約為葉軸到葉緣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不過如果只用這種方式來辨識南洋巢蕨和台灣巢蕨,往往會愈看愈糊塗,因為前者孢膜長度雖然較短,但也常有幾乎到達葉緣一半的情形,而有些台灣巢蕨的孢膜也可能不到葉緣的一半,所以要辨認此兩者,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看看它們葉片背面的葉軸,南洋巢蕨有明顯的稜脊,而台灣巢蕨及巢蕨則沒有稜脊,而是呈圓弧狀隆起。
南洋巢蕨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南洋巢蕨(南洋山蘇花)個蕨資料:
◆ | 學名: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 Sm.) Hook. | |
◆ | 分類:鐵角蕨科\鐵角蕨屬 | |
◆ |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緣及林內的樹幹或岩石上 | |
◆ | 頻度:★★★★ | |
◆ | 生長習性:著生或岩生 | |
◆ | 根莖:短直立莖 | |
◆ | 葉柄:很短,幾乎看不見 | |
◆ | 葉片 | |
》 | 叢生,單葉,長橢圓形,全緣 | |
》 | 長可達100公分,寛可達15公分 | |
》 | 葉軸之背面具有明顯突出的稜脊 | |
》 | 嫩葉可食 | |
◆ | 葉脈:單一或分叉一次,相互平行並於葉緣處結合,形成斜方形的網眼 | |
◆ | 孢子囊群 | |
》 | 孢膜長線形,由靠近葉軸處開始著生於側脈的上側,開口朝向葉片頂端 | |
》 | 孢膜長度約為葉軸至葉緣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 |
◆ | 觀察特徵 | |
》 | 葉軸表面有溝,背面隆起,並有明顯突出的稜脊 | |
》 | 孢膜長度約為葉軸至葉緣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
南洋巢蕨屬鐵角蕨科,是高位著生型的蕨類,在野外通常都長在高高的樹上。它是熱帶性植物,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低海拔地區,北部地區則因位於亞熱帶,所以主要分布於平地。
南洋巢蕨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葉片呈覆瓦狀排列生長,外觀看起來像鳥巢。
南洋巢蕨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巢類類植物的葉片叢生呈鳥巢狀,可以接取來自上方的雨水,枯枝落葉及動物的糞便或屍體也會落在裡面,腐爛後就成為營養豐富的腐植質,可以做為植株生長的養份。
南洋巢蕨
(2016.1.23 高雄市正修科技大學)
葉軸於背面隆起,上面有明顯突出的稜脊,為其辨識上的主要特徵,同屬的巢蕨及台灣巢蕨則無稜脊,而是呈圓弧狀隆起。
南洋巢蕨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葉脈單一或分叉一次,相互平行並於葉緣處結合,形成斜方形的網眼。
南洋巢蕨的葉脈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孢膜長線形,由靠近葉軸處開始著生於側脈上側,開口朝向葉片的頂端。
南洋巢蕨的孢膜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南洋巢蕨的孢膜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南洋巢蕨的孢膜長度,有些只到葉軸至葉緣的三分之一,但也常有幾乎達到一半的,因此要以此做為與台灣巢蕨的分辨,常會有誤判之情形,最好還是以葉軸背面是否有稜脊來判斷較準,但這有時候很難辦到,因為如果它長在高高的樹上,要怎麼去看它的葉軸背面是否有稜脊呢?
南洋巢蕨的孢膜
(2016.7.4 台北植物園)
(2016.7.4 台北植物園)
南洋巢蕨的孢膜
(2016.9.29 台北市中正紀念堂)
南洋巢蕨過去是一種野菜,現在則有人專業栽植,在菜市場就可以買得到,主要是吃其嫩葉,特別是最前端捲曲的部分,通常以熱炒的方式食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