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蕨類通常生長在池塘、水田、濕地、溪流等有水的環境,依其根是否著土生長可分為漂浮型及著土型。
漂浮型的蕨類如槐葉蘋、滿江紅等,其根不著土,而是漂浮在水中。
著土型的蕨類,其根會著生於淺水的泥裡,依其葉片的生長方式,可再分為:
》沉水型:整個葉片都沉在水裡,如水韭。
》浮葉型:葉柄在水中,葉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田字草。
》挺水型:根、莖及部分葉柄在水中,葉片在水面上,如水蕨。
》濕地型:根、莖需生長於潮溼的土壤,但也不能完全浸在水中,所以通常是生長在水域的邊緣潮溼的地帶,如鹵蕨、毛蕨等。
水蕨為根著土而葉片為挺水型的蕨類,根及莖著生於水底的泥土裡,而葉片挺直在水面上。它在台灣早期農村裡,是水田中常見的植物,同時也被當作野菜來食用,但因長期使用農藥,使得野生的水蕨也不常見了。
水蕨
(2016.2.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個蕨資料:
◆ | 學名: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 Brongniart | |
◆ | 分類:鳳尾蕨科\水蕨屬 | |
◆ |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向陽開闊的濕地環境 | |
◆ | 頻度:★★★ | |
◆ | 生長習性:水生 | |
◆ | 根莖:短直立莖 | |
◆ | 葉柄:營養葉葉柄長可達35公分,孢子葉更長 | |
◆ | 葉片:叢生,有營養葉及孢子葉兩型 | |
》 | 營養葉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二至三回羽狀複葉,長可達40公分,寬可達12公分 | |
》 | 孢子葉較營養葉長 | |
◆ | 羽片 | |
》 | 小羽片之凹入處常會長出不定芽 | |
》 | 營養葉裂片較寬,孢子葉裂片較窄 | |
◆ |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背面兩側邊緣,並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所包覆 | |
◆ | 觀察特徵 | |
》 | 具兩型葉 | |
》 | 為水生植物,水位較低時挺出水面,水位較高時沒入水中 |
水蕨是著土型及挺水型的水生植物,生長於向陽的淺水池裡。
水蕨
(2016.2.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具短直立莖,葉叢生。
水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根莖。
水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葉有養營葉及孢子葉兩型,營養葉二至三回羽狀複葉,缺刻處會長不定芽,可達快速繁殖之目的,
水蕨的營養葉
(2016.12.16 台北植物園)
水蕨的營養葉
(2016.12.16 台北植物園)
水蕨的營養葉
(2016.2.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營養葉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不定芽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不定芽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孢子葉
(2016.2.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孢子葉
(2016.1.22 高雄鳥松濕地公園)
水蕨與其多數的鳳尾蕨科親戚一樣,孢子囊著生於近葉緣處,並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所包覆。
水蕨的假孢膜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水蕨的假孢膜
(2016.8.1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