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毛蕨
|
稀毛蕨
|
台灣圓腺蕨
|
低海拔、中海拔常見 | 低海拔常見 | 低海拔常見 |
地生 | 地生 | 地生 |
短直立莖,葉叢生 | 短直立莖,葉叢生 | 短直立莖,葉叢生 |
二回羽狀深裂 | 二回羽狀分裂 | 二回羽狀分裂 |
葉柄長約25公分,葉片長可達150公分 | 葉柄長約25公分,葉片長可達150公分 | 葉柄長約20公分,葉片長可達80公分 |
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蝴蝶狀 | 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三角形狀 | 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耳狀 |
葉軸表面有毛,無明顯的溝 | 葉軸表面無毛,有明顯的溝 | 葉軸表面有毛,無明顯的溝 |
末裂片先端尖 | 末裂片先端截形 | 末裂片先端圓鈍 |
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裂片側脈中上段 |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側脈中段 |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側脈上 |
孢膜圓腎形 | 孢膜圓腎形 | 孢膜圓腎形 |
無小毛蕨脈型 | 具小毛蕨脈型 | 具小毛蕨脈型 |
結論:
- 三者要從外觀上一眼認出,主要可看其漸縮的葉片基部羽片,假毛蕨為蝴蝶狀、稀毛蕨為三角形、台灣圓腺蕨則為耳狀。我個人把它編成口訣:「假蝴蝶、稀三角、台灣耳」,熟記後,在野外看到它們,馬上就可以分辨出來了。
- 稀毛蕨及台灣圓腺蕨均具有小毛蕨脈型,而假毛蕨則無小毛蕨脈型,所以被稱為「假」毛蕨。
- 稀毛蕨及台灣圓腺蕨大都生長在低海拔地區,而假毛蕨則生長在低海拔到中海拔地區,所以在中海拔地區看到時,八成是假毛蕨。
- 稀毛蕨及台灣圓腺蕨的葉片為二羽狀分裂,而假毛蕨則為二回羽狀深裂。
- 稀毛蕨的葉表光滑無毛,所以被稱為「稀」毛蕨,另兩者葉片有毛。
- 稀毛蕨的葉軸表面無毛,有明顯的溝;另兩者有毛但沒有明顯的溝。
- 假毛蕨的末裂片先端較尖;稀毛蕨的末裂片先端為截形,好像被切掉一般;台灣圓腺蕨的末裂片先端呈圓鈍形。
- 台灣圓腺蕨(圖下)的羽片基部朝上的末裂片特長。
假毛蕨的葉片基部羽片漸縮成蝴蝶狀、稀毛蕨漸縮成三角形、台灣圓腺蕨則漸縮成耳狀。
假毛蕨、稀毛蕨、台灣圓腺蕨
假毛蕨的相鄰兩裂片最基部一對側脈共同指向同一個缺刻處,但沒有形成小毛蕨脈型。
稀毛蕨及台灣圓腺蕨的相鄰兩裂片最基部一對側脈互相連結,並由連結點向缺刻處伸出一條脈,形成小毛蕨脈型。
假毛蕨、稀毛蕨、台灣圓腺蕨
稀毛蕨(圖中)的葉軸表面無毛但有明顯的溝,假毛蕨(圖上)及台灣圓腺蕨(圖下)有毛但無明顯的溝。
假毛蕨(圖上)的末裂片先端較尖;稀毛蕨(圖中)的末裂片先端為截形,好像被切掉一般;台灣圓腺蕨(圖下)的末裂片先端呈圓鈍形。
台灣圓腺蕨(圖下)的羽片基部朝上的末裂片特長,另兩者則無。
假毛蕨(上)
稀毛蕨(中)
台灣圓腺蕨(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