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屬碗蕨科鱗蓋蕨屬,在低海拔地區非常常見,有蕨類的地方幾乎都少不了它,其生長習性為地生,葉片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三回出現在最靠近葉軸的小羽片,通常會再分裂一次。

 粗毛鱗蓋蕨葉柄可長達50公分,葉片可長達80公分,屬中大型的蕨類,其根莖為匍匐狀,生性強健,常成群生長,也可以算是雜草型的蕨類。其根莖、葉柄葉軸、羽片等之背面都有長毛,所以叫「粗毛」鱗蓋蕨。孢子囊群位於脈的頂端,孢膜為杯狀形,亞邊緣生,多少也具有一些短毛。
 
 蕨友常將粗毛鱗蓋蕨與另兩種低海拔常見的碗蕨科鱗蓋蕨屬蕨類—台北鱗蓋蕨及熱帶鱗蓋蕨,並稱為一北二粗三熱帶,係依其葉片分裂程度來分,台北鱗蓋蕨為一回羽狀複葉、粗毛鱗蓋蕨為二回羽狀複葉,而熱帶鱗蓋蕨則為三回羽狀複葉。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8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粗毛鱗蓋蕨的個蕨資料:
學名: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C. Presl
分類:碗蕨科\鱗蓋蕨屬
生長環境:低海拔地區林緣至林內較空曠處之半遮蔭環境
頻度:★★★★★
生長習性:地生
根莖:匍匐狀
葉柄:長可達50公分
葉片
  寬披針形,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三回出現在最靠近葉軸的小羽片,通常會再分裂一次
  長可達80公分,寬可達35公分
  葉軸正面無毛,背面則密被褐色之短毛
羽片:
  長可達18公分,寬約1.5至3公分
  背面密披短毛
  末裂片之邊緣為鋸齒狀
  最靠近葉軸之小羽片較長且常再多分裂一次
葉脈:游離,脈之背面有毛
孢子囊群:著生於脈的頂端,孢膜杯形,無毛或具有些許少毛
觀察特徵
  最靠近葉軸之小羽片較長且常再多分裂一次
  末裂片之邊緣為鋸齒狀


 粗毛鱗蓋蕨在低海拔地區非常常見,其生性強健,可算是雜草型的蕨類。
粗毛鱗蓋蕨
(2016.6.8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根莖匍匐狀,葉叢生,葉柄可長達50公分。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29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葉片為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最靠近葉軸的小羽片較長且常再分裂一次,因此葉片可以達到三回羽狀分裂。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8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8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葉軸及羽軸表面沒有毛,但背面卻長滿密毛,兩面的顏色明顯不同。
粗毛鱗蓋蕨葉軸及羽軸正面
粗毛鱗蓋蕨近軸面
(2016.7.30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粗毛鱗蓋蕨葉軸及羽軸背面
粗毛鱗蓋蕨遠軸面
(2016.7.30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羽片背面的脈上長有毛,連孢膜也有毛。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2016.6.17 台北市象山)

粗毛鱗蓋蕨
(2016.6.8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末裂片邊緣呈鋸齒狀,具有游離之葉脈,在葉片背面可明顯看見其突起。
粗毛鱗蓋蕨的葉脈
粗毛鱗蓋蕨的葉脈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孢子囊群著生於脈的頂端,孢膜為杯形,亞邊緣生,無毛或具有些許少毛。
粗毛鱗蓋蕨的孢膜
粗毛鱗蓋蕨的孢膜
(2016.6.24 台北市景美山) 

粗毛鱗蓋蕨的孢膜
粗毛鱗蓋蕨的孢膜
(2016.7.27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夏季時節,在野外常可看到一些蕨類的的葉片頂端被飛蛾等做成蟲包,粗毛鱗蓋蕨是很常見的一種。
粗毛鱗蓋蕨葉片上的蟲包
粗毛鱗蓋蕨葉片上的蟲包
(2016.6.4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粗毛鱗蓋蕨葉片上的蟲包
粗毛鱗蓋蕨葉片上的蟲包
(2016.6.4 新北市中和圓通寺步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